七月流火、暑气蒸腾。7月9日晚,利用每周三晚间青年干警集中延时研学契机,该院组织开展了一场火热的论辩训练赛。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虎,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相关领导及成员代表组成现场评审团,全程观摩打分。青年干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大家共同见证法理思辨“火花”在夏夜的激烈碰撞。
锋芒对决:五组对抗实战砺剑
赛场即战场。本次辩论赛分为开篇立论、自由辩论、总结陈词三个环节,来自刑事检察部门的10名选手根据赛前抽签情况分成5组,围绕精心设计的辩题,展开激烈的1v1对抗。
在立论陈词环节,辩手们引法条、析证据,构建逻辑严密的支撑体系,清晰亮明立场;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在“短兵相接”中快速捕捉对方破绽,以犀利言辞捍卫己方观点;总结陈词中,进一步升华法理高度,将零散论点凝聚成铿锵有力的司法宣言。控辩双方妙语连珠,每一次发问都直指要害,每一轮较量皆见微知著,充分展现了青年干警扎实的法学功底与迅捷的应变能力。
为强化辩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在每组辩论结束后,曾荣获全省“优秀公诉人”“优秀辩手”称号的普通犯罪检察部主任曹芮闽对每组选手的表现即时开展针对性点评,既精准指出不足,促其改进,也为后续选手提供了明确指引。
多维碰撞:选手互评共研真知
赛事创新引入“学员即评论员” 机制,辩论结束后,从每一组选手中选取一人,以参赛选手身份分析与他组选手差距,以观察员视角剖析他组选手在辩论中的“长短处”,对辩手在赛场上的举止仪态、争锋焦点、时长控制等开展自评与互评。
“第一组辩手双方赛场礼仪做的很好,但缺乏和评委、观众的眼神交流,在互动性的表现上需要关注。”
“今天我们在战场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表现好,辩点阐述不充分,而第二组控方转场很丝滑,双方时间把握的很好,美中不足的是语速较快,要控制一下节奏。”
……
这种角色转换式的点评打破了传统竞赛模式,构建起教学相长的立体研讨空间。通过客观审视,实现精准互鉴,既让点评者在复盘分析中深化对论辩逻辑的理解,也为被点评者提供贴合实战的改进方向,双向提升专业思辨能力。
薪火相传:评委点睛助力成长
赛后,评委们对控辩双方选手的辩论水平和法律素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从罪名分析、论辩技巧和改进方向等角度对比赛进行了点评与指导。
“选手们要多关注辩论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要结合曹主任对辩论礼仪、方法的点评,及时补上自身‘短板’。对于辩题,大家要充分掌握这一罪名犯罪构成的重点和核心,抓住其中的细节,有的放矢夯实自己的论据......”
张虎对青年干警们的临场表现予以高度评价,指出本次论辩训练赛既展现了青年干警们扎实的理论和实务功底,也体现了良好的思辨能力和语言风采。他强调选手们要以这次训练为契机,持续锤炼逻辑分析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并将其融入到日常办案中,围绕庭审实质化提升公诉能力建设水平。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要持续发挥好指导、督促作用,围绕刑事检察队伍建设,磨炼青年干警“庭上见”的能力。
下一步,该院将持续深化落实《襄阳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1235”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聚焦青年干警出庭能力建设,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战练兵活动,与结对共建院互帮互助、互练互促,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筑牢坚实人才队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