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王晋检察长向省人大常委会作半年工作暨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情况的报告

【字号:    】        时间:2020-07-25      

   
 

  本网讯(记者刘怡廷)7月20日下午,湖北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晋向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报告上半年工作暨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情况。 

  

 

  王晋检察长在报告中介绍了全省检察机关以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为契机,加大办案力度的情况。上半年,全省共批捕8048人、起诉22801人,监督立案512件、撤案273件,监督纠正侦查活动违法1083件次,提出刑事抗诉144件,监督纠正监管活动违法604件,办结民事和行政诉讼监督案件1038件,立办公益诉讼案件2313件。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司法办案是湖北检察机关上半年工作的一大特点。疫情发生以来,省检察院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时,动员投入6800余名检察人员参与防疫工作。共提前介入妨害公务、暴力伤医、诈骗等涉疫刑事案件269件,批捕139人、起诉169人。开展远程讯问1163次、远程庭审112次,为辩护律师提供异地阅卷服务122次,做到从快打击犯罪、防范疫情蔓延、保障律师和当事人合法权利相统一。撰写各类新闻报道6400余篇,系列策划累计阅读量过百万,充分发挥了舆论宣传在维护防疫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协助监管部门做好内部防护、人员隔离救治等工作,安排专人参与黄某英离汉抵京事件调查处置,对6242名出监出所人员进行“必审必谈”。   

 

  报告显示,在化解疫后综合症方面   

  湖北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四大检察”职能,全力防范化解疫后各类社会风险隐患。上半年共起诉涉黑恶案件231件1060人;移送“保护伞”线索355条,起诉39人。受理9833件信访件,其中三个月内办理结果或过程答复率达到92.8%;妥善化解涉疫维权诉求145件。积极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自愿认罪认罚、取得被害人谅解的,依法不捕1513人、不诉2087人,最大限度缩小刑事打击面,减少社会对立面。   

 

  围绕打好民生保卫战,王晋检察长在报告中介绍了湖北检察机关落实“六稳”“六保”,部署开展司法为民“八件实事”专项工作等情况。 

  ▶ 助力脱贫攻坚,起诉涉农犯罪143人;办理农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相关财政补贴资金安全等公益诉讼案件702件;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45.4万元。 

  ▶ 维护受损群体合法权益,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支持起诉等案件102件;加大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集资等案件追赃挽损力度,引导公安机关依法及时查封、扣押、冻结相关涉案财物2.2亿余元,已返还被害人3856万余元。 

  ▶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依法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548人,对去年507件涉及校园安全的公益诉讼案件进行拉网式“回头看”,为复学复课保驾护航。 

  ▶ 保障食品药品和公共卫生安全,围绕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处置、医用口罩等防护用品安全、食品安全、野生动物保护等问题,立办公益诉讼1687件。   

 

  在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面,报告指出,2018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主动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践行“依法履职尽责,服务保障大局”检察工作主线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服务创新发展“九条意见”“新鄂检十条”、服务保障复工复产“十条意见”等相关文件,开展服务保障非公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等专项工作。 

  ▶ 围绕营造“稳商”环境,落实平等保护、多赢共赢、审慎稳妥的理念,对行为人主观恶性不深、犯罪情节较轻、危害后果不大,或者具有坦白、自首、立功、积极挽回损失等法定、酌定从宽情节的,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监督员参与公开听证,依法不捕2120人、不诉1284人,以司法的可期待性,对冲市场主体预期的不确定性,让企业家安心、安稳创新创业。 

  ▶ 围绕营造“安商”环境,严厉打击敲诈勒索、收取“保护费”、强揽工程、寻衅滋事等侵犯市场主体人身和财产权利犯罪,共批捕6072人、起诉5766人;依法批捕侵犯“茅台”“白云边”“毛铺苦荞”等企业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的违法犯罪390人,起诉521人;办理涉市场主体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处罚等诉讼监督案件73件;加强涉企诉讼活动监督,监督立案362件,撤案127件,努力让市场主体在检察机关办案中感到安全有保障、权益能维护、发展可预期。 

  ▶ 围绕营造“暖商”环境,走访企业300余次;建立办理涉市场主体案件“绿色通道”;就办案过程中发现的经营管理漏洞、法律政策风险等问题,及时向企业发送检察建议277份;健全督办落实机制,成立服务非公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着力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提供精准、高效的司法服务,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传递司法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