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锚定初心如磐,十年守护帝乡生态。在黄火青老检察长“绿化桐柏山区”的号召下,枣阳市检察院全面贯彻落实“两山”理念,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牢牢守住绿色发展底线。
2025年以来,该院共立办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3件,发出检察建议9件,提出行政公益诉讼1件,推动辖区内资源回收站点完善防散防漏措施9家、关停无证经营站点11家,督促救护复壮古树名木19株,清理被非法占用的基本农田6亩,并推动整改多起违规倾倒垃圾、养殖污染等问题,以检察监督之力守护枣阳绿水青山。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监督直击违法养殖
“我们住的社区附近有一处养牛场,露天养了很多头牛,现在天气又热,味道很难闻,苍蝇到处飞,平日里大家都不敢开窗,希望你们能想想办法尽快解决这个‘烦心事’。”2025年6月,有群众多次投诉反映,某社区有一养殖场在居民区内露天养牛,养殖废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散发异味,严重影响周边人居环境。
养殖场整改前后对比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禁止在市区内饲养家禽家畜,对散发异味、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造成不利影响的,相关职能部门还应责令停业或处以罚款。针对群众反映情况,枣阳市检察院立即立案办理,于6月30日向属地街道办事处发出磋商函,督促其积极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对违规建设的养殖场依法整改。收到磋商函后,属地街道办事处立刻进行现场调查,确认该养殖场位于城区建成区空地内,选址不符合法律规定,养殖废物处理不及时,故责令经营人关停转移。
近期,枣阳市检察院对该养殖场的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实地确认原本饲养的60余头牛已全部转移,地面污物得到清理,经营人拆除了牛棚并恢复土地原状,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我们反映这个养牛场的事情好几次,开始只是把牛关起来,现在终于彻底清理了。”看着眼前“静中有净”的居民区环境,现场群众纷纷为整改成效“点赞”。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今年以来,枣阳市检察院通过主动对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查阅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等方式方法,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高质效履职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办好“小案件”、守护“大民生”。
环境“有价”损害担责 磋商共促生态修复
2025年4月初,枣阳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污染环境刑事案件中,发现辖区内某砖厂承包经营人在生产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规定,擅自停运或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测设备,并违法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污染空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等规定,上述违法行为人不仅需承担刑事责任,还应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针对这一线索,枣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立即与刑事检察部门沟通对接,立办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实现刑事追责和生态修复无缝衔接。该院随即发布公告,督促环保部门依法及时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程序。
为监督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落实,枣阳市检察院会同环保部门进一步座谈交流,持续交换意见,从法律适用、证据支撑、磋商程序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确保磋商事宜有序开展。环保部门委托专家开展鉴定评估工作,通过案卷材料、环评报告、原始数据等方式计算污染物排放量,形成科学评估意见。8月,环保部门与违法行为人就赔偿金额、修复方式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顺利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通过种植绿植履行生态修复责任。目前相关林木种植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中,该院坚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一体推进“刑事打击+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在推动“纸面协议”走向“实质修复”的过程中,以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纠违治污,筑牢生态保护安全屏障。
走访源头生产厂家 推进茶厂规范产销
今年6月初,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在走访城区茶叶经销商户时发现,部分商家通过散装或小包装分装的方式销售茶叶,其进购的茶叶外包装未标注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三无”茶叶流入市场,反映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监督有所疏漏。为了让群众喝上“干净茶”“放心茶”,还要从源头发力,对上游生产企业加强监管。为有效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枣阳市检察院会同主管部门对辖区内部分茶叶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厂房及设备存在积灰,农资物料与杂物随意堆放,不符合农产品质量管理规定。
针对上述问题,枣阳市检察院当即向经营人员开展普法宣传,建议规范茶产业生产经营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延伸检查触角,针对茶厂仓储消防隐患、农药化肥规范使用等监督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引导茶产业规范发展。
7月9日,相关部门召开茶叶专项治理会,安排专班对四镇茶叶产区进行摸排调查,对全市茶厂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通过发放生产记录本、指导填写农药肥料使用记录、鼓励茶企开展快速检测并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等方式,改正不规范经营行为。通过有效运行“检察+行政+行业”协同机制,护航枣阳茶产业健康发展,确保群众买得放心,喝得舒心。
二十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深耕,十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实践探索,从聚焦沙河黑臭水体治理,破除河道生态顽疾,到“刑事+公益诉讼”双向发力,深化“惩罚+修复”的恢复性司法实践;从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开听证赋能监督,到推进“益心为公”云平台公众参与;从运用数字检察拓展监督维度,到寻访红色革命遗址深化保护维度,枣阳市检察院始终以高质效办案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盼。
青山不负检察蓝,绿水长吟法治声。面向未来,枣阳市检察院将坚持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坚定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更扎实的监督办案丰富公益诉讼检察实践,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法治笔墨,一笔笔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答案,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枣阳贡献坚实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