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大道理” ,案例当“教材”
“个别人员用猪肉加添加剂造假牛肉,不仅要赔光家底,还得承担刑事责任;有的养殖场违法违规使用兽药,导致问题鸡蛋流入市场,巨额赔偿跑不了,同样难逃法网……”宣讲会上,检察官避免生硬的法条解读,转而以司法实践中办理的典型案例作为“活教材”,围绕生产与销售假冒伪劣肉制品的法律风险、检疫证明的合法使用与监管要求、兽药饲料依法依规使用与残留控制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常见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通过真实案例加后果警示的通俗解读,确保参会人员能够直观认知“违法成本”,引导企业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自觉规避违法犯罪“红线”。
既提示风险,更指导实践
仅有案例警示尚显不足,更需明确依法生产经营路径。检察官们贴心给出了“生产经营法律指南”。“饲料药品从哪里买才靠谱?”“检疫证明到底怎么办?”“交易记录要详细记下哪些关键内容?”针对养殖户日常容易疏忽大意的问题,检察官一一进行风险提示。同时着重强调,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将面临“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严厉处罚。通过法律的具体规定,检察官告诫在场的食品从业人员和生产企业应当自觉守法经营,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生产台账和追溯体系,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从农场到餐桌”全程可控可追溯。
宣讲入人心,责任更明确
“以前觉得检察院就是办案子的,和我们搞养殖的关联不大。今天听了检察官的普法宣讲才深切感受到,检察院能帮助我们有效规避法律风险、依法规范经营。”一位参加了宣讲会的养殖企业负责人这样说道,“以后更清楚该怎么做了,心里有底多了。”负责检验检疫工作的兽医也表示:“这样的宣讲很有意义,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肩上的责任,今后我们要更严格地把好检疫关,坚决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这场宣讲摒弃了生硬说教,检察机关通过更“接地气”的方式,同食品从业人员面对面开展交流与提示,将法治精神播撒至肉类产销“第一线”,守护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安全。下一步,枣阳市检察院将继续发挥检察职能,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通过“刑事+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法治宣讲、法律咨询等多种方式,强化高质效检察履职,筑牢食品安全质量防线,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